本报讯 这两天,浙江象山海边很冷,早晨的最低气温被压到了冰点以下。上午十点,潮水刚退至礁石根部,黄避岙乡60岁的邱泳高、汪林娟夫妻俩就穿上防水连体裤,扛着铁耙和竹筐,顶着风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泥泞中。
象山西沪港野生浒苔资源丰富,年产量200吨至300吨,采收期在每年的12月至来年4月。旺季时,一名苔农每天能采1000公斤到1500公斤湿浒苔,有1500元左右的收益。
走进大新县下雷镇三湖村韭菜苔种植基地,韭菜花长势喜人,远远望去,满眼的翠绿,村民正在田间地头采摘韭菜,忙得不亦乐乎。“韭菜苔每两三天就可以采摘一次,一次亩产300斤左右,一年可采摘180次左右,亩产能达到50000斤上下,市场收购价每斤5—6元之间, ...
经广泛调查,阳明山报春苣苔目前仅发现3个种群,分布于海拔500—600米的石灰岩山地石壁上,成熟个体总数不足500株。根据IUCN红色名录类型和标准,被评定为易危(VU)种。
前言: 苔干,一道看似不起眼的食材,却被赋予了“贡菜”的高贵头衔。它的名字充满历史感,仿佛一瞬间就让人联想到古代皇宫的餐桌。这道被推崇为“贡菜”的食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它到底是什么制作而成的?为何这么特别,却不见它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贡菜溯源 ...
8日上午10点左右,随着潮水渐渐退去,西沪港上露出一片片“嫩绿”,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显眼。黄避岙乡苔农汪林娟和丈夫一起带上铁耙和篮筐,一脚踏进滩涂。泥泞不堪的滩涂在经验老到的夫妻俩脚下犹如平地,铁耙一伸一勾,便把海苔收入筐里。
不远处,汪林娟正跪在泥地里,双手飞快地将散落的海苔聚拢。手指已被冰冷的海水冻得发白,但她浑然不顾,手速不减丝毫,“得赶在涨潮前抢收,捡完赶紧回去就不冷了。” ...
在数字时代媒体创新的浪潮中,英国全国性早报《The i Paper》以其高质量、明快的新闻风格独树一帜,总部位于伦敦,坐拥全球800万月活跃读者。这份报纸不仅是自由派读者获取深度报道、独立观点和前沿洞察的首选,更是中国企业品牌出海征途中的一座重要桥梁 ...
近期,呼吸道疾病频发,不少市民即使痊愈后仍长期咳嗽不止。为寻求缓解之法,许多人选择中医调理,以期改善身体状况,加速康复。
2月11日收盘,亚香股份(301220)涨20%,报收70.03元,换手率18.95,成交量892.89万股,成交额5.80亿元。公司于2月6日、2月7日、2月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近3个月,公司股价暴涨超130%。
春节刚过,西沪港畔的苔农们便忙碌起来了。潮水一退,他们就纷纷下到滩涂,采收春日的“第一口鲜”。 2月8日,天空放晴。上午10点左右,随着潮水渐渐退去,西沪港上露出一片片“嫩绿”,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亮眼。黄避岙乡苔农汪林娟和丈夫一起带上铁耙和篮筐,一脚踏进滩涂。泥泞的滩涂在经验老到的夫妻俩脚下犹如平地,铁耙一伸一勾,便把海苔收入筐里。
皖南的风,是什么形状? 是徐徐漫步的浪漫,是俯首遐思的悠远,是登峰望远的超然,也是策马扬鞭的畅快。 宣城,有岁月静好的气质,也有风生水起的活力。 险峻奇峰,层层弯道,成了自驾游爱好者心中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