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 HIV 无法治愈难题,西班牙巴塞罗那瓦尔德希伯伦大学医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开展 Bi-Ab32/16 抗体研究。结果显示其体外有效,体内却导致 NK 细胞减少影响病毒控制。该研究为 HIV 免疫疗法提供关键线索,强烈推荐科研人员阅读。
2024年8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ureus》上发表的一项临床病例报告,详细记录了一位61岁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在接受联合NK细胞治疗方案(DC疫苗+NK细胞+纳武利尤单抗)后,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其中,肝脏储备功能显著改善,肝部肿瘤体积大幅减小,为后续 ...
在抗癌研究的前沿,一项新发现引发了广泛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揭示了一种能够诱导癌细胞自我摧毁的创新手段。这一突破性进展利用了一种人工设计的小细胞外囊泡,专门靶向癌细胞表面的一种特殊受体——死亡受体5。
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的孟广勋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的刘辰莹教授团队揭示了一种新的机制,即肿瘤细胞中caspase-3切割产生的一种短形式的IL-18,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抑制肿瘤生长,为新的治疗提供了机会。
VAV1 GEF 依赖性功能是其被酪氨酸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信号。VAV1的许多活性都是归因于其作为Rho GTP 酶的GEF功能。VAV1 在免疫细胞中被酪氨酸磷酸化,这是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FcRI、细胞因子受体等受体激活的结果。在非免疫细胞中,VAV1可被各种 ...
在患者的皮肤病变部位,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这些被激活的肥大细胞会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竺淑佳研究组和上海药物研究所李扬研究组合作,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和海马内源NMDA受体的组装和结构》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通过提取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内源N-甲基 ...
叠加基于ProtB,并用红色箭头标注ProtA从抑制到激活状态的运动。(图片来源:原始论文[1]) Apelin受体因其在肥胖、心血管疾病、肌肉再生及衰老 ...